稻瘟病居然可以讲得这么精彩!
时间:2016/12/19 编辑:天弘种业 阅读 9255 次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防治,它真的会像瘟疫一样,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是绝收。这一点想必种水稻的都清楚,然而究竟稻瘟病在何时发生、怎么确诊、用什么药防治才好,可不是三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一、稻瘟病,你都能“一眼识破”吗?
稻瘟病是一个大家族,依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叶瘟又依病斑形状、大小、色泽不同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4种类型;看这类型这么多,估计农资小白跟小编一样,晕乎了,再来。这个病可不老实,在水稻全期均可染病。怎么办?接下来,让我们随着蔡老师的镜头慢慢学习这可恶的稻瘟病,这些图片可都是蔡老师亲自拍的哦,高清的!不看会后悔哦!
1、叶瘟
(1)急性叶瘟
看看下面这幅图,病斑为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正反面有灰色霉层,外圈为褐色,内部为灰白色,常常发病急、扩展蔓延快、发病重、几天就坐蔸了。
(2)慢性叶瘟
该类型的病斑呈梭形,有明显的“三部一线”,如图,可以清晰的看到由内而外,中间为灰白色崩溃部,内圈为褐色,最外圈为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坏死线,是不是特别好识别呢?
再来一张远景看看
急慢性叶瘟都会引起水稻个子一片片的长不起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坐蔸”。
当然,这两个就像兄弟一样,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叶片上。
(3)白点型叶瘟
感病品种在新叶上感病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白点斑,天气有利时可以迅速发展成为急性病斑。
(4)褐点型叶瘟
病斑褐点型,针头大小(这个貌似跟胡麻叶斑病很相像哦,具体区分可见(http://www.191.cn/read.php?tid=451202)一般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天气干燥条件下发生。这样的照片估计蔡老师还真没遇到,所以就一直没有拍到过这样的图片。它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可以转为慢性病斑。
看到这里,我算是明白了,原来白点型、急性型和褐点型叶瘟都是可以向慢性型转变的,呵呵,这下记住了。
2、看完叶瘟,我们看看蔡老师怎么诊断节瘟?
发生在水稻茎秆节上的坏死性病变,病节褐色或黑色。
病变后的节不能输送水分和养料到上部,出现叶片干枯或白穗,所以这时发现有白穗时要沿着白穗往下查看,看到上面图片的情况就是节瘟,要注意跟虫害区分。同时今年晚稻田出现的情况就是,五分之四的节瘟引起的白穗植株上同时出现叶枕瘟,就是在出现节瘟的部位叶枕发生了稻瘟。
再来一张看得更清楚。
3、叶枕瘟
发生在水稻叶枕部位的稻瘟病症状,一般年份较少发生,特别年份能见到,水稻倒2-4叶比较易发生,严重的可以蔓延到剑叶叶枕(下图从左至右即是),从而诱发穗瘟,叶枕瘟发病后病叶从叶枕处折断,有叶枕瘟的田块常能在后期见到节瘟和穗瘟。一般有叶枕瘟的苗较易出现节瘟,节瘟多在灌浆期易发现。
4、穗颈瘟
水稻抽穗后在穗颈节出现的稻瘟病,常常引起白穗,减产甚而绝收,是穗瘟里面对产量构成威胁最大的一类(下图拍的很清楚哦)。整个穗子因穗颈节坏死,导致水分、养料输送不上而出现白穗空壳或瘪粒,米粒苦味,商品性差。
再来一张蜡熟期的穗颈瘟,是不是危害十分严重啊?这种情况,真可以免收了。
5、枝梗稻瘟
该病也是根据栽培上的补微划分的吧,水稻小穗枝梗上发生的稻瘟病,通常在一次、二次枝梗上发生,下图就是发生在一次之更上。病变在小穗枝梗上,引起小穗白穗,出现空瘪粒,导致减产。这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穗子上有的得了病,有的没得病呢,这个危害比穗颈瘟要小多了。
6、谷粒瘟
谷粒瘟是在灌浆后的成熟或半成熟稻谷上出现病粒,病谷颖壳有灰白色或褐色、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多从颖壳前端开始发病,病变后期会侵染米粒,出现灰色米,米有苦味,商品性差。
二、掌握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
1、发生条件
稻瘟病发生,通常和其他病害一样要满足病害因子条件,即感病品种、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田间有足以侵染发病的病原菌,从而会随着年份、区域的不同而出现感病轻重差异。
(1)品种感病性:同一抗病品种在同区域长时间种植抗性消失或在异地种植都有可能感病;
(2)管理不当:如偏施氮肥就会导致水稻叶柔软披垂,叶片薄,体内游离氮和酰胺态氮偏多,表皮硅质化程度低,造成水稻抗性下降而感病;
(3)气候条件:高温闷热、高湿(连续降雨)非常有利病菌的侵染扩展蔓延;
(4)侵染菌源:种子带菌、浸种消毒不严、带菌稻草回田、上年或上季发病较重、病稻草焚烧不彻底、周边有发病田或从发病田进灌溉水等都有可能创造足够的发病菌源条件。
2、穗瘟大发生时期
水稻穗瘟在勾头灌浆期到黄熟期是穗瘟白穗的一个集中表现期,应格外留心观察。叶瘟重的田则除此外,在抽穗---齐穗期也还有个集中发病期。
水稻稻穗有2/3以上黄熟时,自身抗性会得到加强,穗瘟的发生会放缓或稳定下来,可以不必太多担心了,在此之前,穗瘟都存在很大的变数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三、多措并举,综合防治(以下用药为蔡老师在当地的使用经验,大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稻瘟病虽然对产量影响很大,但只要提前做好防控,也是可以控制的。
1、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这是基础措施。
2、做好种子的浸种消毒处理,早稻可以用25%咪鲜胺乳油1500---2000倍液浸种消毒16-17时,晚稻浸种消毒12-14时。
3、打好秧田送嫁药,在移(抛)栽前3-5天,亩用40%稻瘟灵80-100毫升+75%三环唑40-60克+20%氯虫苯甲酰胺10-15毫升+有机硅10克兑水60斤喷雾。
4、在栽后20-25天结合治螟虫,亩用75%三环唑40克一起喷雾。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合理施氮,增施磷、钾肥,田间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性。
6、出现叶瘟病斑,及时用药防治,可以亩用40%稻瘟灵(或2%春雷霉素)150-160毫升+75%三环唑60-80克(依水稻叶色浓淡而定)+有机硅10-20克兑水60斤细雾喷雾,或者亩用40%稻瘟灵(或2%春雷霉素)150-160毫升+75%三环唑40克+25%吡唑醚菌酯20克+有机硅10-20克兑水60斤细雾喷雾;发病中心着重喷雾,7天后再用药巩固一次。
如果发病田块氮肥过多,叶软披垂、贪青,则应亩用氯化钾20-25斤+锌肥1000-2000克+75%三环唑80--100克撒施,对坐蔸或病斑较多的发病中心要多撒,促早发新叶,并以钾抑氮,促使禾苗叶色褪黄,提高抗病性。三环唑用量多了重叠喷的地方会出现叶尖干枯发黄,叶色褪淡褪黄现象,无须担心,褪黄能增强水稻抗性,提高防效。破口以后4-5天叶色会有回绿现象。
7、把握好用药关键时期,提早做好穗瘟预防。在水稻破口前5-7天(每蔸约有6-8个穗苞时,部分抛秧田块因为分蘖多,可按照出现一半穂苞时),结合防虫防纹枯病,亩用75%三环唑50-60克(如已发叶瘟田则还须添加40%稻瘟灵150-160毫升)兑水60斤细雾喷雾。或者每桶水用40%稻瘟灵80毫升+25%吡唑醚菌酯10克+75%三环唑20克+有机硅5克,亩打2桶水,这个配方的效果更理想!!!在抽穗30-50%时(未发叶瘟田可在抽穗80%时)再用药巩固一次,这次可以亩用40%稻瘟灵160毫升+有机硅10克兑水60斤喷雾。
喷雾时对工作走行、贪青地方、病斑集中或坐蔸地方要重复、重点喷雾。如果出现了白穗,则每桶水用40%稻瘟灵80毫升+2%春雷霉素80毫升+有机硅5克喷雾,亩打2桶水,喷雾时对工作走行、贪青地方、病斑集中或白穗地方要重复、重点喷雾。药后3-4天可能还会有白穗增加,4天后才能稳定下来,原因是病菌要在侵染后5-7天出现白穗的,穗颈瘟有的需要侵染后10-15天才会表现出来,等于药后3-4天出现的白穗是在用药前已经侵染进去了的。